2016年7月1日,中國首個TIC私董會開始正式招募會員。中農孚德有幸采訪到私董會其中兩位創始人:秦殊涵先生和王斌先生。他們兩位從TIC私董會的基本情況、職責分配、入會要求、發展構想四個方面詳細地為我們進行了介紹和說明。[查看更多]
進入7月,又到了黃桃成熟的季節。黃桃富含維生素C和大量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常吃不僅能提供維持大腦功能的熱量,還可以調節身體中的脂肪代謝。由于黃桃極不耐儲藏,因此加工成罐頭進行銷售、再加工和出口是主要的消費方式。[查看更多]
食品致病菌是可以引起食物中毒或以食品為傳播媒介的致病性細菌。致病性細菌直接或間接污染食品及水源,人經口感染可導致腸道傳染病的發生及食物中毒以及畜禽傳染病的流行。食源性致病菌是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來源...[查看更多]
近年來歐美國家發生了多起由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引發的食物中毒,該菌已成為威脅食品安全的一個重要因素。人和動物食入該菌污染的食品后可引發李斯特菌病,發病者的病死率可高達30%。避免該菌引發的食品中毒事件的發生至關重要。[查看更多]
隨著氣溫逐漸的升高,夏季食源性疾病高發期到來。當前的溫濕度非常適合致病微生物的繁殖,食物很容易腐敗。再加之蠅蟲叮咬,一旦吃了被病菌污染的食物,就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查看更多]
食品本身不應含有有毒有害的物質。但是,食品在種植或飼養、生長、收割或宰殺、加工、貯存、運輸、銷售到食用前的各個環節中,由于環境或人為因素的作用,可能使食品受到有毒有害物質的侵襲而造成污染,使食品的營養價值和衛生質量降低。這個過程就是食品污染。[查看更多]
中農孚德檢測技術(武漢)有限公司順利獲得由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頒發的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CMA)![查看更多]
2016年6月,“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正式開啟。保證食品安全不僅是食品生產者不可推卸的首要職責,消費者也應主動學習一些食品安全的判斷知識。世衛組織推出的“食品安全五大要素”簡單易行,核心理念就是加強衛生、采取最基本可行的手段來減少食源性疾病的發生。[查看更多]
中農孚德特邀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何計國教授,免費舉辦餐飲行業衛生控制專題講座, 并邀請廣大餐飲行業從業者踴躍分享交流衛生控制寶貴經驗,我們誠摯歡迎您們的到來和參與![查看更多]
人們常常談“菌”色變,殊不知細菌也有好壞之分:在腸道菌群中,有提供正能量的“有益菌”,有愛作怪的“有害菌”,還有一群中立、敏感“條件致病菌”。人體需要時,腸道菌群還會化作人體的“健康衛士”,捍衛人體健康。[查看更多]
首頁 | 前一頁 | 下一個 | 末頁 | 記錄 21條 到 30條信息, 總共 79條信息 1︱2︱3︱4︱5︱6︱7︱8 頁 |